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以努力讓人民群眾住上更好的房子為目標”,深刻梳理了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發展的核心邏輯;“為社會提供高品質建筑產品”強調了建設“好房子”對于百姓安居的重要作用;“以建筑業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為方向”,則為建筑業進一步改革發展指明了路徑。
為貫徹落實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建筑業同仁應圍繞建設“好房子”、提供“高品質建筑產品”這個中心,以政策為指引,推動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打造智能建造生態,激發產業發展動力、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
建設“好房子”的基石——政策引領裝配式建筑發展
過去,人們對建筑業的印象往往是“臟、亂、差”,但如今,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在工地上已是司空見慣。這一變化,本質上源于建筑業發展理念的轉變,主要原因則是國家對裝配式建筑的高度關注、大力推動。
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建筑業以往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轉型迫在眉睫。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從國家層面對裝配式建筑發展方向作出規劃、指引。隨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及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政策、措施,裝配式建筑進入發展快車道。
站在2023年,回望改革歷程,可以發現,建筑業從粗放型發展模式徹底轉向集約型發展方式,肇始于對裝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廣。《指導意見》是“發令槍”,6年多時間倏忽而過,“子彈”飛到現在,未來仍將發揮重要作用。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要求建設“高品質建筑產品”,本質是對建筑業持續轉型升級、發揮支柱產業作用的呼喚和期待,其落腳點必然是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
建設“好房子”的保障——產業發展逐漸成熟
今年2月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質量強國建設綱要》,要求“提升建設工程品質”“打造中國建造升級版”。實際上,自《指導意見》印發以來,國家主導的建筑業“自上而下”全面深化改革,接連發布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以裝配式建筑帶動產業現代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的良好環境逐步形成,不斷擦亮“中國建造”品牌。
首先,在節能減排、高質量發展要求下,以裝配式建筑應用為基礎的技術迭代發展迅速,向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其次,一系列強制性、鼓勵性政策出臺,裝配式建筑應用比例逐年提高、面積起步線逐步趨嚴,裝配式建筑、建筑工業化發展穩步推進;最后,裝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和產業基地遍地開花,一批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出現,以標準部品部件為基礎的專業化、規模化、數字化生產體系逐步建立,裝配式建筑完整產業鏈逐步形成。
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達7.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8%,占到新建建筑面積的24.5%;新開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4.9億平方米,占新開工裝配式建筑的比例為67.7%;2021年,全國裝配式混凝土預制構件設計產能達到2.4億立方米,較上年提升16.5%,產能利用率為51.1%,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發展迅速。
202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開放拓展應用場景等重點任務。2022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征集遴選北京市等24個城市開展智能建造試點,為全面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智能建造實現從“快步走”到“加速跑”的轉變。
從手拿肩扛的傳統建筑生產方式,到工廠生產現場裝配的建筑工業化,再到以“機器代人”為主要特征的智能建造,建筑業生產力不斷提升,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前景不斷拓展。
建設“好房子”的關鍵——大力發展創新型企業
隨著百姓對“好房子”的需求日益強烈,在裝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快速發展背景下,近年來,一大批堅持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堅持創新驅動、能“守住為社會提供高品質建筑產品的初心”的企業脫穎而出。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筑工”)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一筑工成立于《指導意見》印發的2016年。依托三一集團“全球建機三強”和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優勢,三一筑工開發出裝配整體疊合結構體系(以下簡稱“SPCS”),以“把建筑工業化”為使命,定位于“為智能建造賦能-SPCSinside”。SPCS系統解決方案,以“空腔搭接+等效異構+工模技術+面內作業”為技術路線,做到了“墻柱梁板全預制、地上地下全裝配”,實現了“裝配式建筑,結構安全成本低;筑享云建造,綠色低碳好快省”。SPCS賦能傳統建筑業實現智能化轉型升級,“建筑最好最安全,施工最快最便捷,成本最低最透明”。
SPCS聚焦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全力打造“2531”硬科技(即2類標準、5類裝備、3類軟件和1個筑享云平臺),實現項目EPC(設計生產施工)全過程的數字驅動和BIM(建筑信息模型)孿生交付,成功解決了裝配式建筑結構安全質量通病與成本造價高的兩大痛點,助力實現“從建筑到產品、從施工到制造、從離線到在線”的智能建造方式。
“我們用制造業思維賦能建筑工業化發展。”三一筑工品牌負責人表示,三一筑工借鑒制造業經驗,把建筑當產品、把施工當制造,開發SPCS,為建筑業帶來了新的改變。
三一筑工自主研發了國際領先的SPCS結構技術體系,相繼發布《裝配整體式鋼筋焊接網疊合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CECS579-2019、《裝配式整體式疊合混凝土結構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程》CECS832-2021、《裝配整體式疊合混凝土結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程》CECS1180-2022,構建設計-生產-施工-驗收的完美閉環,為該體系的推廣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三一筑工聯合北京構力科技有限公司,研發PKPM+SPCS裝配式智能深化設計軟件,解決了設計效率低、設計質量差、數據應用難的問題,實現了預制構件從智能設計到數據驅動自動化生產,智能建造快速發展再添“利器”。
為解決上下游“接口”不匹配、“語言”不兼容的問題,三一筑工提供裝配式建筑成套智能裝備、由數據智能驅動的數字工廠,立足行業中間環節,打通設計和生產數據流,并通過BIM(建筑信息模型)數字孿生,將上游數據向下移交到施工環節,做到全過程追蹤。智能化裝備生產構件,可實現用工人數下降40%、用時縮短40%、產能提升100%。
為解決裝配式建筑構件運距受限難題,三一筑工自主研發預制墻板運輸車,實現自動裝卸,無需吊裝設備,單次裝卸5分鐘即可完成。相較傳統的構件運輸車,該車運輸容量可以提高30%以上。
在施工過程中,基于一墻一板、不出筋的空腔構件,采用工模技術,模具安拆便捷、省人提效,結構成型效果好,節能降耗效果顯著;“面內作業”施工工法真正實現了施工免外腳手架,不僅節省了搭拆外架的工序和成本,更是在根本上杜絕了借助外架施工帶來的高空墜落事故。整體施工效率高,可實現標準層施工3~5天/層。
在今年元旦最新上線的“筑享云平臺”,生態玩家不僅可以實現建筑項目從策劃到交付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還可以在平臺提出需求,也可以提供服務,在平臺上實現交易。三一筑工作為運營方,通過整合三一集團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資源供“玩家”分享、為“玩家”賦能。目前,該體系已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個省市推廣應用,累計落地應用面積近千萬平方米。